《阵地》冯绍峰演夏衍、李晨演李克农,文化阵地也是一步不能让
不过相较于其它的抗战剧,这部剧的战争场景会少很多,因为这部剧主要呈现的是,在抗战时期用笔杆子、用内容去抗日的文化界人士。
不过相较于其它的抗战剧,这部剧的战争场景会少很多,因为这部剧主要呈现的是,在抗战时期用笔杆子、用内容去抗日的文化界人士。
央视新剧《阵地》一开播就让人注意到了,它没像以前的抗战剧那样总在打鬼子,而是讲一群文化人拿笔当武器,看着夏衍和郭沫若他们到处奔走办报纸,这才明白,文化抗战原来这么难。
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剧《阵地》隆重开播,首集即出现了《卖报歌》的词作者、著名剧作家、作词家安娥的身影,不由得令观众朋友眼前一亮,热切期待《阵地》能够有更多的镜头和篇幅反映安娥这位二十世纪传奇女性的传奇人生经历,从而让人们更好地记住她对中国革命所做的特殊贡献
央视新剧《阵地》自播出以来,以其引人入胜的剧情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剧讲述了1938年至1944年间的抗日文化运动,重点展现了夏衍、郭沫若等文化名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开展文化抗战的历史。这一时期,文化不仅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存亡的关键
看过很多的抗战大剧《亮剑》、《战长沙》,还有刚刚完播的《我的河山》,这些都是以战争为主的抗战大剧。
说到这种类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永不磨灭的番号》、《战长沙》等经典的高口碑大剧,也是无数抗战迷们深藏心底的情怀。
比如《跨过鸭绿江》《大决战》《外交风云》凭借厚重历史质感,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阵地》是一部由央视制作的历史剧,通过文化抗战的视角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化界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该剧不仅展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动再现,还通过双线剧情的方式,紧张地交织了战争场面与文化战线的奋斗,展现了文化工作者如何运用笔触与文字作为武器,助力民族抗争。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1935年5月,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田汉听着袁牧之、顾梦鹤等人的演唱,身体微微颤抖,眼中火花闪耀——这是电视剧《阵地》中的动人一幕。创作者以合理的艺术虚构,将观众带回《义勇军进行曲》首次灌制唱片时的场景,一首与时代共鸣的歌曲由此
先是根据多位权威电视剧博主爆料,40集谍战大剧《暗夜深海》,大概率将于28号到30号之间,接档《灼灼韶华》,登上央视八套的黄金档。
《阵地》作为一部即将于9月16日播出的抗战剧,突破了传统抗战剧常见的军事题材,聚焦于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的关键作用。这部剧通过展现郭沫若、李克农和夏衍等文化人物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通过新闻、戏剧、音乐等形式,激发民众的抗战情绪和文化认同。它的创新之处在于,文
其实,抗战剧远不止这两条线,还有一条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其实,抗战剧远不止这两条线,还有一条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央视和各大卫视即将推出一系列重磅献礼剧,从8月底开始,抗战题材将全面占领黄金档!来看看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剧集吧!
看打仗的电视剧,大家就是爱看。像《亮剑》里李云龙喊“开炮”,《跨过鸭绿江》的冰天雪地,这些场面让人忘不了。可今年这类剧有点蔫,《人生若如初见》开头热闹后头凉,《我叫张思德》也没啥水花。观众心里空落落的,就等一部真正的好剧来填上。
《阵地》:文化与武力的双重抗战力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抗日战争无疑是一段极为重要且决定性的一章。这场战争不仅仅是枪炮与鲜血的较量,更是民族意志、文化力量和人民团结的全面对抗。电视剧《阵地》正是聚焦于这一历史时期,尤其是1938年至1944年间文化抗战与武装抗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为#首届夏衍电影编剧周# 打call!5 月18日- 23日,与先锋同行,剖解编剧匠心密码,目睹故事破茧时刻,共赴一场光影盛宴!#时代剧本灵感盛宴 #剧力破茧本为成蝶
据大雯阿姨说,在谢晋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与作家接触最多的当数胡思华,他们虽年龄相差二十岁,但这不妨碍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胡思华他经常来我家,一起商讨如何把剧本写得更好。而谢晋接到《大人家》后,常沉迷于书中,筹拍该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他对我说,这部作品